<acronym id="0meus"></acronym>

  • <td id="0meus"></td>

    <table id="0meus"><ruby id="0meus"></ruby></table>

      <table id="0meus"></table>

        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青銅時代早期新疆溫泉阿敦喬魯遺址木材指示的環境和先民木材利用策略

        王樹芝  叢德新  
        【摘要】:阿敦喬魯遺址是西天山一處青銅時代早期的聚落遺址,年代在公元前19世紀到前17世紀。從2011年阿敦喬魯遺址試掘、 2012年開始發掘以來,在石板墓SM4-2和SM9的葬具上取到14個木材樣品,在1個殘、似杯狀形器物上取到1個木材樣品,在房址F1里取到6份木炭樣品,其中大于4 mm的木炭有114塊。經鑒定,墓葬中葬具木材分別屬于云杉屬(Picea sp.)和楊屬(Populus sp.),殘、似杯狀器物為樺木屬(Betula sp.);房址中木炭分別屬于4種木本植物,有云杉屬(Picea sp.)、楊屬(Populus sp.)、柳屬(Salix sp.)、水柏枝屬(Myricaria sp.)和2種禾本科(Poaceae)植物。研究結果表明,距離阿敦喬魯遺址較遠的高山和隱閉山谷分布著雪嶺云杉林,遺址周邊的山地、丘陵有楊、樺林,河岸、溝谷有楊、柳和水柏枝灌木林,在較平坦的臺地和坡地有禾本科的牧草;出土植物種類與現今相差不大,生態環境較干旱;阿敦喬魯遺址先民對木材性質有一定的認識,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木材利用經驗,從較遠的高山上采伐樹體高大、筆直的云杉木材制作葬具和建造房屋;選用無臭、無味、色淺的樺木制作生活用器;薪柴選用遺址周邊的生長快、易于繁殖的河岸林柳木、楊木和濕生灌木林水柏枝的小枝及禾草植物,反映出阿敦喬魯遺址先民在木材利用策略上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利用遺址出土的提供牲畜食物的植物組合,可以旁證畜牧活動的存在,為探索阿敦喬魯遺址先民生業方式提供了新視角。遺址周邊植被組成和微環境的重建,先民植物資源利用策略信息的獲得為探討阿敦喬魯遺址先民與環境的關系,提供了新資料。

        知網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7條
        1 王(王從);遼寧省瓦房店市謝屯鄉青銅時代遺址調查[J];北方文物;1992年01期
        2 席光蘭;李延祥;;青海都蘭縣塔溫搭里哈遺址銅器的初步科學分析[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20年04期
        3 思晉;望海屯遺址略記[J];北方文物;1987年01期
        4 邱振威;沈慧;;吳山祭祀遺址出土木材鑒定與相關問題[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2年07期
        5 馬晟;王立新;;吉林洮南市大通鄉三處遺址的調查及初步認識[J];北方文物;2021年01期
        6 徐金星;河南省古代大型遺址保護的現狀與展望[J];中州統戰;1997年09期
        7 樊溫泉;賀存定;鄭立超;;廟底溝遺址出土石制品的初步研究[J];華夏考古;2021年04期
        8 余春桂;;村頭村遺址保護利用初探[J];南方文物;2019年04期
        9 楊凡;顧萬發;靳桂云;;河南鄭州汪溝遺址炭化植物遺存分析[J];中國農史;2020年02期
        10 ;香港史前遺址[J];文博;1997年02期
        11 曹棟洋;何佳;;寧鄉羅家沖遺址2014—2015年發掘情況簡報[J];湖南省博物館館刊;2016年00期
        12 李巍巍;;關于璦琿新城遺址保護利用工作中相關問題的探討[J];黑河學刊;2021年06期
        13 李忠明;羅海龍;曲云鶴;;市政施工過程中在遺址保護問題的研究[J];居舍;2022年01期
        14 郭志委;;淮陽時莊遺址與中國北方地區的早期糧食存儲[J];中國史研究動態;2021年06期
        15 黃榮春;;寧德城池遺址述略[J];福建史志;2022年01期
        16 王瑞;;海絲遺址保護與開發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年01期
        17 權東計;呼凱玥;朱海霞;;基于文本挖掘的城市大遺址規劃編制影響評估體系探析——以杜陵為例[J];中國軟科學;2021年S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李鎧;;大遺址的活化——大遺址價值實現探究[A];城鄉治理與規劃改革——2014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10——風景環境規劃)[C];2014年
        2 李映福;哈比布;;西藏堆龍德慶縣嘎沖村遺址冶煉遺物的發現與初步研究[A];藏學學刊(第10輯)[C];2014年
        3 崔士鑫;;在北京西周燕都遺址博物館看“燕都遺址北京源頭”[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5年合訂本)[C];2015年
        4 王怡;;黑龍江省訥河市拉哈崗站遺址調查[A];國家教師科研專項基金科研成果(七)[C];2017年
        5 于洋;;淺談八面佛遺址相關問題[A];格物集 吉林省博物館協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選編(2014-2015)[C];2016年
        6 姜克芳;姚梓陽;周洋岑;徐杰;郭軒;王京海;;史前遺址的保護利用模式:體系、現象與關鍵——以秦堂山遺址為例[A];規劃60年:成就與挑戰——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8城市文化)[C];2016年
        7 陳洪模;;簡述八一起義總指揮部遺址保護和利用的經驗[A];中國紀念館研究 2014 第1輯[C];2014年
        8 魏東;;遼源市發現日軍遼源高級戰俘營遺址[A];吉林省博物館協會第一屆學術評獎文集2008-2011[C];2012年
        9 王玲;;無錫地區抗戰遺址保護與利用芻議[A];江蘇博物館群體內部的交流與合作——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14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4年
        10 ;長沙市炭河里遺址保護條例[A];民族建筑(2013年第11期 總第142期)[C];2013年
        11 ;羊群廟山灣內祭祀遺址全景(東北—西南)[A];元上都(下)[C];2008年
        12 ;羊群廟祭祀遺址分布[A];元上都(下)[C];2008年
        13 ;羊群廟祭祀遺址遠眺(東北—西南)[A];元上都(下)[C];2008年
        14 ;羊群廟一號祭祀遺址全景及供臺[A];元上都(下)[C];2008年
        15 ;羊群廟一號祭祀遺址正視及祭臺解剖[A];元上都(下)[C];2008年
        16 ;羊群廟一號祭祀遺址祭臺解剖[A];元上都(下)[C];2008年
        17 ;羊群廟一號祭祀遺址石雕像[A];元上都(下)[C];2008年
        18 ;羊群廟一號祭祀遺址石雕像正面及足部[A];元上都(下)[C];2008年
        19 ;羊群廟一號祭祀遺址石雕像右側面[A];元上都(下)[C];2008年
        20 ;羊群廟一號祭祀遺址石雕像左側面[A];元上都(下)[C];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7條
        1 崔春鵬;長江中下游早期礦冶遺址考察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17年
        2 昂哈巴雅爾;蒙古國四方形遺址與回鶻貴族葬俗,祭祀遺址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5年
        3 萬晨晨;水簾洞遺址石制品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4 賀存定;玉米洞遺址石器工業與人類行為[D];吉林大學;2016年
        5 趙犖;中國沿海先秦貝丘遺址研究[D];復旦大學;2014年
        6 戴鵬飛;納米鈣基材料加固遺址土檢測方法和效果評價[D];蘭州大學;2016年
        7 鄒桂森;江西瑞昌銅嶺遺址商代冶金考古綜合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20年
        8 劉文鎖;尼雅遺址形制布局初探[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劉函;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遺址銅器的科學分析及相關研究[D];北京科技大學;2020年
        10 李蘭;江蘇太湖地區早全新世環境演變與遺址缺失原因的環境考古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11 姚政權;襄汾陶寺等遺址的植硅石分析[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
        12 李華;秦俑遺址坑大氣污染物理化解析及其文物劣化影響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環境研究所);2015年
        13 孫靜;基于GIS的元上都遺址環保監測管理系統建設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
        14 尹若春;鍶同位素分析技術在賈湖遺址人類遷移行為研究中的應用[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年
        15 梁濤;新疆蘇巴什佛寺遺址保護加固研究[D];蘭州大學;2010年
        16 翟霖林;西安魚化寨遺址的聚落考古學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17 張迎敏;加固遺址土的微觀結構及力學行為[D];蘭州大學;202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宋筱筱;江西先秦遺址類遺產保護與利用綜合研究[D];遼寧大學;2022年
        2 華銘;兩周時期安徽江淮地區墩臺遺址研究[D];河南大學;2021年
        3 昌輝輝;蕪湖墩下遺址考古發掘與研究[D];安徽大學;2021年
        4 黨熠;賈湖遺址的闡釋與展示[D];南京師范大學;2021年
        5 武銀軍;甘肅省抗戰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21年
        6 張麗貝;李崖遺址保護利用與區域社會發展研究[D];西北大學;2020年
        7 徐冉;鄭州市一般性遺址的保護與利用研究[D];西北大學;2020年
        8 何贊;石門馬鞍遺址商代遺存研究[D];西北大學;2020年
        9 趙金磊;西漢帝陵遺址展示規劃研究[D];西北大學;2020年
        10 習通源;巴里坤東黑溝遺址保護規劃的編制與相關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7年
        11 萬蕊;《我國礦冶類遺址闡釋與展示設計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20年
        12 李甜甜;山西省芮城縣古遺址保護與開發利用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20年
        13 王輝;遺址保護和利用的公眾參與機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7年
        14 李琳君;從考古學視角出發的古遺址保護規劃研究[D];吉林大學;2017年
        15 黃元元;重慶南宋衙署遺址高臺建筑保護工程實踐研究[D];西北大學;2016年
        16 朱涵瑞;鎮江鐵甕城遺址保護及利用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6年
        17 柳小豪;甘肅省東鄉縣林家遺址保護規劃研究[D];蘭州大學;2016年
        18 潘臻;大遺址保護視野下的牛河梁遺址展示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19 孫華強;登封南洼遺址保護規劃研究[D];鄭州大學;2015年
        20 劉江濤;城子崖遺址龍山文化環境與資源初步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倪春野 實習生 魏君如 記者 張銘;穆棱新發現3處青銅時代古遺址[N];牡丹江日報;2009年
        2 記者 任爽 見習記者 李層;圍子里遺址出土百余件遺物[N];光明日報;2022年
        3 本報記者 王瑟;吉仁臺溝口遺址還有多少秘密[N];光明日報;2019年
        4 記者 黃銀鳳 通訊員 何華軍;寧波胡坑基、呂岙遺址入選[N];寧波日報;2021年
        5 記者 盧曉兵 楊沛潔;葉縣余莊遺址發現4000多年前成組明器[N];平頂山日報;2020年
        6 記者 李建斌;山西喬野寨遺址發現史前及晚商時期文化遺存[N];光明日報;2022年
        7 記者 孟苗;絳縣喬野寨遺址發現距今5000多年文化遺存[N];山西日報;2022年
        8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陳鳳軍 劉海搏;中心里遺址疊壓漢魏至民國文化層[N];沈陽日報;2020年
        9 記者 李星棋 李勇銳;切實提高認識 劃定保護范圍 全面加強遺址保護工作[N];延安日報;2020年
        10 王小軍;對歷史負責對宜春人民負責對子孫后代負責 切實做好遺址挖掘保護利用各項工作[N];宜春日報;2021年
        11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 吳夢琳 邊鈺;實地走訪十余處古遺址 探尋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璀璨故事[N];四川日報;2021年
        12 記者 李伶;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入圍[N];巴音郭楞日報(漢);2022年
        13 記者 陳青;余姚井頭山遺址上榜[N];寧波日報;2020年
        14 阿勒得爾圖 本報駐內蒙古實習記者 王慧;鑲嵌在大青山巔的北魏皇家祭祀遺址[N];中國文化報;2022年
        15 本報記者 陳國炎 吳世淵 單露娟;上蔡遺址,將三門文化史提早至六千年前[N];臺州日報;2022年
        16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韓功勛;時莊遺址:四千年前“藏糧于技”的“糧倉城”[N];光明日報;2022年
        17 ;龍巖市奇和洞遺址保護條例[N];閩西日報;2021年
        18 記者 邱凌 馬雋;建平馬鞍橋山遺址發現祭祀性遺跡[N];朝陽日報;2021年
        19 本報記者 智慧;正平坊遺址內發現疑似太平公主宅院[N];洛陽日報;2021年
        20 本報記者 商越;遼寧三處大遺址和長城遼寧段上榜[N];遼寧日報;202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訂購知網充值卡  訂購熱線  幫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


        亚洲无码无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