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認識、經濟前景與戰略任務
【摘要】: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目標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狀況和發達水平達到世界先進和前沿、世界各國現代化共同的量的規定,又有符合人口規模巨大國情、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等中國自身特色的質的特性。中國式現代化的形成,最為關鍵的決定性要素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呈現出保持國家的獨立自主性,以及形成過程的并聯性、疊加性和跨越性。中國式現代化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人民中心論”“本國國情論”“文明協調論”“和平發展論”為內核對世界現代化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宣告了“歷史終結論”的破產,超越了西方經濟發展理論,打破了發展中國家依附發展理論的教條,開創了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新路徑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展望中國式現代化的經濟前景,中國人均GDP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2萬美元,在2040年左右達到3萬美元,在2045年左右達到4萬美元,到2050年左右達到5萬美元,中國產業結構繼續優化升級,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未來中國現代化進程中要高度重視經濟全球化受阻帶來的創新乏力風險、重大突發性公共事件帶來的經濟衰退風險、重大國際政治軍事沖突和經濟危機帶來的極端環境風險。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要立足新發展階段,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