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砂花絲、花柱轉錄組測序及生物信息學分析
【摘要】:為進一步探究陽春砂假合蕊柱形成機制,基于RNA-Seq技術對不同生長時期陽春砂花絲、花柱進行轉錄組測序及生物信息學分析,獲得陽春砂轉錄組數據并篩選出激素合成及信號轉導通路基因,為后續研究陽春砂基因功能、代謝途徑、花器官發育及運動調控機理等方面提供參考。結果表明,測序數據拼接組裝后獲得94 584條Unigene,總長度為92 501 015 bp。將獲得的Unigene分別在NR、GO、KOG和KEGG等七大數據庫中進行比對,共有62 174條Unigene得到注釋,占全部Unigene的65.73%;NR數據庫中注釋到58 669條Unigene,被注釋的同源序列主要來自于小果野芭蕉;有45 892條Unigene注釋到KOG數據庫中,涉及25個功能分類;GO數據庫注釋Unigene 12 050條,按照功能分為3個大類及55個亞類;KEGG數據庫中,有44 000條Unigene注釋到137個代謝通路中;SSR特征分析中共檢測到18 895個位點,三堿基重復的數目最多,達到6 313個,占比為33.41%。2012條Unigene被注釋到9種不同激素的合成與信號轉導途徑中,赤霉素的Unigene被注釋到最多,共有505條。本研究通過構建陽春砂花絲、花柱的轉錄組數據庫并進行生物信息學分析,為陽春砂花器官發育相關基因的發掘及利用、基因組的測序與組裝、表達譜的比對提供科學依據,也為后續在分子生物學層面對陽春砂假合蕊柱的形成機制開展深入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
|
|
|
1 |
楊錦芬;劉艷;何瑞;詹若挺;徐暉;陳蔚文;;陽春砂不同栽培品種種子的比較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年01期 |
2 |
張丹雁;徐志東;歐陽霄妮;丁平;劉軍民;姜倩娥;賴小平;;不同播種期陽春砂種子的發芽實驗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
3 |
劉艷;楊錦芬;何瑞;詹若挺;徐暉;陳蔚文;;不同發芽條件對陽春砂種子發芽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年04期 |
4 |
張丹雁,劉軍民,徐鴻華;陽春砂不同栽培品種的比較鑒別[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
5 |
羅登花;孫林霞;李苗苗;劉軍民;;陽春砂種子休眠與萌發過程中同工酶活性變化的研究[J];種子;2017年11期 |
6 |
劉軍民,張丹雁,潘超美,徐鴻華;生物肥料對陽春砂產量及質量的影響[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年01期 |
7 |
張雅明;董燕;周聯;曹柳英;王培訓;;陽春砂愈傷組織誘導與植株再生[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
8 |
刁玲武;董燕;周聯;易浪;朱丹丹;;陽春砂愈傷組織誘導的多因子正交試驗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1年04期 |
9 |
王虹;馬東明;蔣研風羊;羅子俊;楊錦芬;;陽春砂轉錄因子AvMYC4b的克隆及原核表達[J];中草藥;2018年06期 |
10 |
于安民;楊錦芬;詹若挺;陳蔚文;;貯存條件對陽春砂花粉活力的影響[J];北方園藝;2013年10期 |
11 |
劉軍民,張丹雁,徐鴻華,嚴小寒;陽春砂規范化生產標準操作規程(試行稿)[J];現代中藥研究與實踐;2003年03期 |
12 |
彭建明,馬潔,彭朝忠;陽春砂在西雙版納的栽培模式及可持續生產建議[J];時珍國醫國藥;2005年04期 |
13 |
嚴婭娟;張丹雁;魯輪;;陽春砂雜交新種選育及其與母本的生長特性及形態特征比較研究[J];種子;2014年12期 |
14 |
肖晶晶;王利國;崔業旋;陳煜揚;廖志鵬;李鍵灃;;不同產地陽春砂內生真菌的分子鑒定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21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