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筋型冬小麥品種灌漿特性與籽粒產量、品質的關系
【摘要】:灌漿期是冬小麥產量和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灌漿特性與產量、品質的關系仍不清楚。以河南省焦作市推廣的4個冬小麥品種(兼用麥淮麥43、偉隆169;強筋麥西農38、西農511)為研究對象,通過大田試驗,考察灌漿期各組織干物質的變化動態,比較灌漿特性在品種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采用網絡拓撲分析技術分析冬小麥產量、品質、氮肥利用效率對灌漿特性的響應關系,探討協調冬小麥產量、品質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途徑。結果表明,強筋麥品種較兼用麥花前干物質輸出量高,花前干物質對籽粒的貢獻率平均較高。強筋麥品種的灌漿中期持續時間較兼用麥平均長1.93 d,灌漿速率較低。網絡拓撲分析結果表明,千粒質量主要與花前干物質積累、最大灌漿速度、理論最大千粒質量、花前干物質輸出量等相關。籽粒產量與3個灌漿階段的灌漿速率呈正相關,與灌漿中期持續時間呈負相關。籽粒產量對千粒質量的依賴性低。淀粉含量與灌漿后期的灌漿速率呈正相關,粗蛋白含量與淀粉含量呈負相關。篩選灌漿中期持續時間長,花前干物質積累量大,花前干物質輸出量大的品種和栽培技術,可能是協調產量和粗蛋白含量的潛在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