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ronym id="0meus"></acronym>

  • <td id="0meus"></td>

    <table id="0meus"><ruby id="0meus"></ruby></table>

      <table id="0meus"></table>

        收藏本站
        收藏 | 投稿 | 論文排版

        椰林自然遮陰對間作節水抗旱稻光合特性及產量的影響

        余若云  楊偉波  朱里  余新橋  
        【摘要】:節水抗旱稻是一類新型的雜交水稻,兼具水稻的高產、旱稻的廣適性特點,是應用于旱地間作的優選作物。為了探明不同密度椰林自然遮陰對間作節水抗旱稻光合特性與產量的影響,以節水抗旱稻(旱優113號)為研究材料,設置3個遮陰處理[分別為椰林株行距4 m×8 m(15%遮陰度)、椰林株行距4 m×6 m(25%遮陰度)、椰林株行距4 m×4 m(35%遮陰度)],以大田單作節水抗旱稻為對照(0%遮陰度),分析林下節水抗旱稻葉綠素含量、光合參數、葉綠素熒光參數和產量的差異。光合特性結果表明:隨著椰林遮陰度的增加,節水抗旱稻葉綠素含量顯著降低,凈光合速率先顯著降低后略增再降,蒸騰速率、氣孔導度和胞間CO_2濃度顯著降低,PSⅡ潛在活性和PSⅡ原初光能轉化效率先顯著降低后略增。當林下遮陰度高于25%時,節水抗旱稻的光合作用受到較大脅迫。產量結果表明:隨著椰林遮陰度的增加,節水抗旱稻的產量顯著減少,但在25%遮陰度內,產量可達4 983 kg/hm~2以上。研究發現,在椰林間作節水抗旱稻模式中,當林下遮陰度不高于25%時,水稻光合作用可正常進行,產量達標,因此推薦間作節水抗旱稻的椰林株行距不低于4 m×6 m。

        知網文化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5條
        1 王禮兵;潘偉;毛夏豐;;節水抗旱稻旱優73棉改稻示范表現及輕簡栽培技術[J];園藝與種苗;2022年06期
        2 王飛名;劉國蘭;張安寧;余新橋;畢俊國;劉毅;孔德艷;羅利軍;;早熟高產節水抗旱稻新品種‘滬旱1509’的選育與應用[J];上海農業學報;2020年01期
        3 李明壽;劉國蘭;楊學龍;張安寧;;5個節水抗旱稻組合在淮河流域的篩選試驗[J];上海農業科技;2016年01期
        4 柏秀芳;賈琳;胡超;李柱;周娟;符建法;賈先勇;;節水抗旱稻在湖南的發展前景與策略[J];湖南農業科學;2016年08期
        5 杜興彬;陸金余;高林;劉康;余新橋;陸家安;;不同栽培方式下節水抗旱稻“旱優3號”的產量及經濟效益分析[J];上海農業學報;2011年02期
        6 于乃明;;淺談節水抗旱稻栽培技術研究[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年36期
        7 黎佳佳;王震;張鳳維;高歡;周佩雯;羅利軍;龔麗英;;節水抗旱稻在沿淮地區調整種植結構中的作用初探[J];上海農業學報;2022年01期
        8 楊學龍;李明壽;張雷;闞民東;黎良通;;節水抗旱稻滬旱68的選育經過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22年05期
        9 葉水烽;高寧寧;陳魅瑤;曾海云;馬國華;;雙價抗蟲節水抗旱稻新材料旱恢3CA的創制[J];核農學報;2022年07期
        10 羅利軍;;節水抗旱稻的培育與產業發展[J];中國稻米;2022年05期
        11 周洲;張莉俠;賈磊;;農業綠色發展背景下節水抗旱稻經濟效益評估[J];上海農業學報;2022年04期
        12 羅利軍;;節水抗旱稻的概念與發展歷程[J];上海農業學報;2022年04期
        13 劉國蘭;余新橋;劉毅;張安寧;王飛名;羅利軍;;節水抗旱稻品種選育的回顧與展望[J];上海農業學報;2022年04期
        14 王飛名;劉毅;孔德艷;劉國蘭;余新橋;畢俊國;羅利軍;張安寧;;優質節水抗旱稻‘滬旱1517’的選育與應用[J];上海農業學報;2022年04期
        15 張鮮鮮;畢俊國;孫會峰;王從;張繼寧;譚金松;周勝;;旱管種植節水抗旱稻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應研究[J];上海農業學報;2022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萬正煌;李莉;陳宏偉;;節水抗旱稻的研究與發展[A];發展低碳農業 應對氣候變化——低碳農業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2 羅利軍;;水稻節水抗旱相關基因發掘與利用研究[A];第二屆熱帶亞熱帶植物資源的遺傳多樣性與基因發掘利用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孫綠;韓梅;李玉剛;劉海紅;蓋紅梅;趙長星;;小麥節水抗旱特性評價及SNP標記關聯分析[A];第八屆全國小麥基因組學及分子育種大會摘要集[C];2017年
        4 史志誠;;陜西省玉米小麥地膜覆蓋栽培技術的應用與推廣[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濟發展(上冊)[C];1999年
        5 吳曉軍;劉定輝;;稻田保護性耕作技術與面源污染防治[A];四川省農村固體廢棄物循環再生利用[C];2006年
        6 普雙有;董廣;袁麗華;;玉溪綠色超級稻的選育設想[A];2006年玉溪市“生態立市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沈康榮;汪曉春;李家軍;劉軍;吳伶;曹峻;;水稻全程地膜覆蓋濕潤栽培技術實踐與理論探討[A];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楊夢嬌;冬小麥中麥895節水抗旱相關生理機制及遺傳特性研究[D];新疆農業大學;2019年
        2 姚鋒先;不同水氮管理對水稻生長和水氮效率影響的生理機制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9條
        1 陳之豪;節水抗旱稻核心資源耐鹽性評價、基因挖掘與種質創新[D];華中農業大學;2019年
        2 江元元;節水抗旱稻旱優113的產量與生理特性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6年
        3 補紅英;節水抗旱稻旱優113號的根系生長對土壤干旱的響應[D];華中農業大學;2017年
        4 張建平;節水抗旱種衣劑對冬小麥生理調節作用研究[D];內蒙古大學;2004年
        5 余新橋;節水抗旱稻化控除草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08年
        6 趙洪陽;水稻抗旱基因的分子進化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2年
        7 安正帥;節水抗旱雜交稻親本的稻瘟病抗性改良及稻瘟病抗性資源篩選[D];華中農業大學;2011年
        8 萬靜;高產水稻和節水抗旱稻品種在不同水氮條件下的農藝表現[D];華中農業大學;2013年
        9 艾福中;節水抗旱稻品種適應性及高產栽培技術研究與示范[D];華中農業大學;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20條
        1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胡立剛;上海市金山區廊下鎮生態種植 節水抗旱稻八月飄香[N];農民日報;2021年
        2 本報記者 王慶;節水抗旱稻期待告別“非主流”[N];中國科學報;2013年
        3 記者 黃錚;上海產節水抗旱稻減少溫室氣體排放[N];聯合時報;2022年
        4 本報記者 沈湫莎;減排90%,節水抗旱稻掀起水稻“藍色革命”[N];文匯報;2022年
        5 記者 李榮;上海培育的節水抗旱稻在國內多個稻區推廣[N];新華每日電訊;2019年
        6 本報記者 黃辛 通訊員 亞寧;節水抗旱稻走南闖北好“養活”[N];中國科學報;2015年
        7 本報記者 王仁維 黃海華;滬研“節水抗旱稻”香飄全國300萬畝[N];解放日報;2019年
        8 本報記者 楊丹丹 胡立剛;“小禾”才露尖尖角[N];農民日報;2019年
        9 本報記者 沈湫莎;“上海出品”節水抗旱稻為何走俏?[N];文匯報;2019年
        10 記者 胡立剛;上海節水抗旱稻自主創新再上新臺階[N];農民日報;2018年
        11 記者 陳怡;上海培育出“水種旱管”節水抗旱稻新品種[N];上??萍紙?2018年
        12 記者 馬賽;節水抗旱稻:從種源到餐桌[N];聯合時報;2016年
        13 本報記者 胡立剛;穩產保收 節水50%以上[N];農民日報;2016年
        14 本報記者 沈湫莎;旱稻大米將香飄百姓餐桌[N];文匯報;2017年
        15 記者 林曉君;陵水試種1000畝節水抗旱稻[N];海南日報;2017年
        16 記者 李晨闊;農業部在我市召開小麥節水抗旱良種攻關現場會[N];衡水日報;2017年
        17 記者 岳金宏;57個小麥品種同臺打擂[N];石家莊日報;2017年
        18 記者 楊清悅;節水抗旱稻能否迎來新的發展機遇?[N];東方城鄉報;2016年
        19 記者 張秀華;中國節水抗旱雜交稻走向世界[N];上??萍紙?2011年
        20 記者 歐陽蕾昵;本市節水抗旱稻“滬旱3號”在湖北示范成功[N];東方城鄉報;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訂購知網充值卡  訂購熱線  幫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


        亚洲无码无播放器